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杂志特区 编辑推荐 查看内容

《心海图》的两张图

2024-3-25 22:42| 发布者: 中篇小说选刊| 查看: 88| 评论: 0|原作者: 胡兵

摘要:   《心海图》是一张地图,也是一张“心海”之图。  《心海图》是张地图,是张“讲归来与出走,也讲在时代的浪涛面前,再边缘、再渺小的个体,也难免会被历史的涟漪所波及”的地图。《心海图》是林森“人和海”系 ...


  《心海图》是一张地图,也是一张“心海”之图。
  《心海图》是张地图,是张“讲归来与出走,也讲在时代的浪涛面前,再边缘、再渺小的个体,也难免会被历史的涟漪所波及”的地图。《心海图》是林森“人和海”系列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它延续了前两篇小说的主题,即一种变与不变的叙述。变的是“岸上”,不变的是“海里”,是水。在《心海图》里,不变的林森想抓住永恒的渴望。从《海里岸上》的《更路经》被收藏家收藏,到《唯水年轻》中作为摄影师的“我”对龙宫的拍摄,再到《心海图》的附记,这些或显或隐的延续与传承都说明林森对记录永恒的青睐。变的是村子,也是方延。因此当两者相见,“透露出某种说不出的荒诞”。方延在认祖归宗的仪式中留下的泪水并非出于感动,而是被“香烛、纸钱燃烧的浓烟烈气”熏染导致。这种陌生与隔阂的背后是对个体遭遇历史和时代冲撞时所表现出的无奈的表达。与“荒诞”感一同体现时代对个人冲击的是“恍惚”感。无论是在方延归来时,还是出走时,都出现了“恍惚”感。归来时的“恍惚”是个体不敢指认现实的表现,出走时的“恍惚”是个人于时代中的迷路。
  以上是《心海图》这张地图所显示的内容。但地图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经过人工实地考察而成。正如《海南岛行记》由田先生精心撰成,《心海图》这张地图的生成则显示了林森强烈自觉的文体意识。
  这首先体现在《心海图》的结构上。《心海图》不仅延续了前两篇的主题,也延续了前两篇的结构。《心海图》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的结构,这种交叉蒙太奇式的推进将历史与当下的纠缠、时代与个人的对抗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语言上则表现为“重”与“轻”的交替。在第三人称叙述的部分,通过大量的排比、重复使小说呈现出一种“高密度的压缩”,让小说“敲上去会发出金属的声响”。第一人称部分则出现更多的对话,存在更多的空隙。这种“轻”与“重”恰好与小说结构上的交叉叙述相对应,既对应两种时空、不同年龄的方延,又对应个人与时代。
  地图给人行一时一地的方便,“心海”之图则指向永恒的心。林森曾谈及《心海图》这一名字的由来:“想了七八个题目……某一天,‘心海图’三个字出现。”“心海图”意为“汪洋无边,心海更大”。《心海图》的确是一篇以“心海”超越“汪洋”的小说。现实如汪洋,“那单调的蓝,让人陷入虚妄”,只有“心海”才能得以超脱。“心海”之图的内涵是和谐与平衡,即“无”。如何通向“无”,即“心海”之图如何制成,小说里有两条线,一是方延回乡,二是父亲传给方延的功夫。方延回乡办了四件事:修缮中学、处置土地、延续族谱、探寻父亲死因。这四件事办完,方延进入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圆满,重新取得了和世界的联系,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或者说,切断了和世界的联系,在这个世界消失,无因无果,没有“荒诞”,没有“恍惚”。这是片刻的圆满,如海市蜃楼,出现便消失。年近古稀,“我”回乡终结因果,终于到达了父亲的境界,“心海”之图至此完成,这是永恒的圆满。

(《心海图》原载《人民文学》2023年第九期,《中篇小说选刊》2024年第一期选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5-9 21:07 , Processed in 0.0478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