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作家在线 作家立场 查看内容

我与新来的钟点工

2012-11-26 14: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2| 评论: 0|原作者: 杜卫东

摘要: (《新来的钟点工》选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10年第五期)

我与新来的钟点工

杜卫东

 

十多年前,我家请过一个钟点工。如果你事先不知道,会以为她是一个在读的大学生。二十来岁,白白净净,梳一头齐耳短发,戴一副金边眼镜,镜架上还拴着一条银色的眼镜链儿。其实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因为家里穷,很早就到城里打工了。别看她长得单薄,干活却泼辣。时间长了,我知道了她家在河西走廊一个闭塞的乡村,到北京六年,在饭馆当过服务员,帮别人卖过衣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做了钟点工,累虽累点儿,收入却是以前的一倍。正巧,北京电视台组织拍摄一部百集电视短剧《咱老百姓》,剧组找到我。于是,这个小姑娘就走进了我的剧本。前些天,我要编辑一套自选集。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作品数量都超出不少,唯独小说卷的篇幅不够,我就找出了这个剧本,想把它改成一部中篇小说。

原以为很容易,没想到一动手却不尽然。

首先,剧本只有八千多字,要改成一部中篇小说需要扩展。这倒不难,因为剧本里除了简单的提示外全部是对话,而小说则要对景物、氛围、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心理作细致的描摹与刻画,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很多。难的是,剧本是一场戏接一场戏写的,作为视觉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在屏幕上时显得很紧凑;但是小说如果也一段一段地写下来,就显得结构过于松散了。其次,毕竟是一部只有30分钟的电视短剧,已有的人物和故事还难以支撑起一部中篇。于是,我看了一遍剧本,便把它抛到一边,按照剧本所提供的基本故事框架重新写过。重写的过程中,我注意凸显了小说的特征,对人物关系重新进行了勾连,新加进了“小邮差”这一条线,并尽可能去挖掘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追索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力求写出他们命运发展的心理与生活依据。

毕竟这部小说脱胎于十年前的一个剧本,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故事有些陈旧。不过,也有可取之处。一是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而明快。说实话,我不喜欢那种枝蔓横生、语言杂芜的小说。我觉得,那种写法实再是在挑战读者的阅读耐力。

二是故事温馨,人物真实而可信。其实,生活中除了欺诈、虚伪、血腥和色情以外,也还有小娟、张楠、张倩,包括胖老板、小邮差、李大爷和张母,在向我们传递着温馨的祝福。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他们低微却不萎琐,平凡却不庸俗。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支撑着生活的重负,活得有滋有味,有生有色。他们也有牢骚,也有失落,甚至有时会小肚鸡肠,作茧自缚。但是他们善良、真诚、宽厚,懂得感恩,知道谅解,自爱也爱人。忽略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就不完整。漠视了他们的快乐与忧愁,中国的面部也就没有了表情。我想,这或许也是《中篇小说选刊》不嫌弃它的浅陋,而愿意把它推荐给读者的原因吧。

我的写作范围很广。作家出版社今年四月份推出的四卷本《杜卫东自选集》,内容就涵盖了杂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评论。不过,中篇小说我只写过两部。这之前的《吐火女神》2004年三月号由《北京文学》刊出后,有幸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时隔六年,再次接到编辑部的选用电话通知,内心除了感激,更有一份亲近油然而生。

谢谢《中篇小说选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5-2 00:09 , Processed in 0.10048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