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场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三)
三、汉语小说有能力保持永远的异质性,以独异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以独异的方式进入汉语自身的写作,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部长篇开辟出一种汉语小说新型的经验,它转向汉语小说过去所没有的说话的愿望、底层农民的友爱、乡土风俗中的喊丧,以及对一个人的幸存的历史的书写。主人公从杨百顺变成杨摩西再变成吴摩西,最后却不得不变成一个他从小就想成为、却永远没成为的喊丧人——罗长礼,这就是乡土中国的一个农民在20世纪中的命运。虽没有中国宏大历史叙事惯常有的历史暴力,却有着乡土中国自己的暴力。但这样的暴力最终还是避免了,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最终成为一个幸存者。剃头的老裴、杀猪的老曾、传教的老詹、吴香香、老高、牛爱国、冯文修、庞丽娜、小蒋、章楚红……都是幸存者。这种文学经验与汉语的叙述是一种无法叙述的叙述,叙述总是难以为继,总是要从一个故事转向另一个故事,一个句子总是往另一个句子延异,这似乎是只有汉语言才有的书写特点,是从汉语言的特质中生发出来的文学的特质。不再是作者想讲述的故事,作者预谋的故事,而是汉语自己讲述的故事,不得不讲述的汉语自己的故事。 四、汉语小说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如莫言从《酒国》《丰乳肥臀》到《檀香刑》《生死疲劳》以及最近的《蛙》。莫言的《檀香刑》《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可以看成“现代性三部曲”。《檀香刑》写了中国现代性发生之初,帝国主义列强进入中国,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所做的反应方式。从义和团运动,到帝国王朝最后的刽子手的灭亡,再看传统帝国内部的崩溃,莫言揭示了中国的传统帝国王朝是如何被历史拖着走,而现代性如何以荒诞的形式生成和展开。《丰乳肥臀》则是写了中国现代性最为激进化的历史,揭示了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它深刻书写了历史暴力如何强行推动中国现代性激烈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而中国传统的大地母亲的文化则被历史暴力碾平。那些不想细读作品的人,只要读读这部小说的开头,看看莫言是如何处理人的生命诞生,驴子的生产,以及日本人血腥进入村庄,莫言的叙事在此如此驾轻就熟地写出血淋淋的历史时刻。而《生死疲劳》从土改这一中国巨大的历史断裂时刻开始,旧时代的地主阶级死去了,它要顽强地复活,结果只能以动物变形的形式获得肉身。莫言的这些小说构想,有着对中国现代走过的历史进程无与伦比的穿透。能穿透20世纪的历史,以如此的眼光和笔法,如此的气势和汹涌的语言,无法遏止的伤痛和愤慨,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强大、丰富和深厚。在此之后,莫言又出版了《蛙》,小说以相当平实的笔调进入,一步一步抵达历史的痛处,抵达人的内心,抵达艺术精微之处。作者笔调一转,又糅进戏剧的形式。莫言不愿封闭自己,不想封闭小说的艺术,他要在无尽的荒诞中去把握住历史的特质。莫言已然更加沉稳,他几乎是以如此诚恳的语调,向我们诉说着中国现实最沉重的故事。正是因为莫言的小说叙事吸取西方现代小说的多种表现方式,同时回到中国的传统艺术资源中去获得养料,他能进入历史,而又不为历史所囿,能从外部看到历史的种种戏剧性和倔强的延异力量;他能揭示出历史的变形记,能建构起一个小说艺术的变形记,汉语小说永不停息的变形记。莫言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将西方小说的艺术元素,最大可能地与中国传统资源结合在一起,迸发小说叙述艺术的强大的能量,这对世界文学都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我是以非常审慎的方式,谈到这几个作家,列出这几部作品。其实还可以举出多位作家,例如王蒙、余华、铁凝,还有阿来、苏童、王安忆、李锐等等。我所列举的四点标准,看上去无惊人之处——那些完全不懂也不读当代文学作品的人,并不能体会内里包含的沉甸甸的汉语文学的艺术能量;那些扯着嗓子攻击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只盯着普通的流行的作品,以此来涂抹当代的文学水准。任何时代大多数作品都是庸常之作,就看看托尔斯泰的时代,看看当今的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也是如此,这是极其正常的事。我想再一次强调,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在某一个时段,有没有几部或十几部好的作品,有没有几个一流的大作家。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谈到的那样,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家主体是青年作家,像鲁迅那样有深厚积累再创作的作家并不多见。当“五四”那批作家要趋于成熟时,又正值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作家又面临分化、转型和政治运动。“文革”后的中国文坛是以归来的“右派”为主体,他们的创作迅速被知青一代作家超越,随后是先锋派作家崛起,江山代有才人出,都在追逐西方现代主义的潮流,后浪推前浪,才有一批弄潮儿。现在,中国40多至50多岁的中年作家群,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正趋于成熟,也更加坚实地回到中国本土经验。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所言,这样一个成熟的作家群体,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有的现象。理解他们的创作,看出他们在当今世界文学中所独具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尽管汉语翻译的困难和文化及审美经验的差异,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阻碍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世界的承认,但我们要有能力阐释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5-2 02:02 , Processed in 0.09755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