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作家在线 作家专栏 查看内容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

2012-11-27 18: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74| 评论: 0|原作者: 郑润良

摘要: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读《中篇小说选刊》2010年增刊第2辑郑润良 或许因为“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第一期“情感地带”主题专刊里爱情主题的篇什占了大部分,可见在作者的创作视野和读者的阅读期待中,爱情仍然是 ...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
――读《中篇小说选刊》2010年增刊第2辑
 郑润良


      或许因为“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第一期“情感地带”主题专刊里爱情主题的篇什占了大部分,可见在作者的创作视野和读者的阅读期待中,爱情仍然是一个引发浓厚兴趣的重要课题。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传说或流言可谓数不胜数。虽说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却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更无绝对权威版本。有人奉之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一旦失恋寻死觅活;有人以之为乐此不疲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人干脆不相信这世上有所谓的“天长地久”,宣称“不谈爱情”。古典形态的爱情或者人们心目中经典的爱情模式似乎是“海枯石烂不变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代版的爱情却可能堕落为情欲的碎片,“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同时代,爱情的命运随世道人心起伏变化,幻化出风月宝鉴里的万千戏剧,人们对爱情故事的性情永不衰竭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爱情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本期作者对此已作出各自精彩解说。
      我打算先从新锐作家文珍的《画图记;或动物园的故事》说起,因为这篇小说让我想到了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说到中国都市爱情小说,张爱玲极力推重的《海上花列传》或许可尊为鼻祖。风月场中的爱情与利益勾连,或真或假,半真半假,男女互相猜忌、计算,又多少付出了些许真情实意,奠定了现代都市男女爱情的基本基调。张爱玲笔下即使在恋爱中也不忘清醒计算的男女或正脱胎于此。《画图记》中小说人物不仅交谈时提及《海上花》,其中宋伟侨、白灵还有一段戏拟《海上花》的对白,可见《海上花》对作者的潜在影响。更有意思的是,《画图记》中宋伟侨与姊妹花牵缠不清、相互猜忌的情节与《海上花》中姐妹争风吃醋的情景还真有几分神似,虽然时光已匆匆流逝近百年。小说题目也有意味,“画图”画的是都市男女情欲图,而纵情声色中的男女情欲故事与“动物园的故事”又不无相通之处。这篇小说令人可喜的地方在于使人看到新世代作家与文学传统的一脉相承之处。
      唐颖的《双面夏娃》中的阿杜亲手打破了自己多年来在心中供奉的偶像。举止高贵的黎凤是她的女性偶像,潇洒不羁的关山则是她心目中的理想男性,为彼此离婚、漂泊的二人在阿杜看来是超浪漫的一对情侣。但多年的关注使她发现两人的生活远没有她想象中的浪漫风光,黎关二人在事业、物质上的窘境让旁观的阿杜心中无比失落,并决心帮助他们。阿杜对关山的倾慕也不知不觉变成实质性的“有染”。关系的改变使得关山在她心中的偶像色彩褪落,因为她明白自己只是关山艳遇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阿杜进而了解到黎关之间早已激情不在,在婚姻的外壳下他们仅仅维持着一种礼貌的朋友关系。 黎关之间的爱情只是传说,一旦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这段爱情早已千疮百孔。于是,爱情神话的追慕者成了神话破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美中不足的是小说结尾,阿杜想象关山会在婚礼上抢走自己使自己成为“落跑新娘”。既然神话破灭,偶像破裂,阿杜怎么还会有此种幻想?这篇小说还隐含了另外一条线索,及爱情与时代的关联。阿杜身上追寻偶像的浪漫气质来自八十年代那“极端精神的时代”,黎关二人的爱情神话也是在那个时代盛行一时。小说也借由黎关的婚姻暗示在九十年代物欲横流的时代爱情神话破产的命运。
      如果说,爱情与时代的关联这条线索在《双面夏娃》中隐而不彰的话,那么在海飞的《金丝绒》中,这条线索就分明多了。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我们体验了八十年代的激情与特殊的时代氛围。老康因为与唐丽之间的激情出轨最终在“严打”期间被枪毙了。金丝绒窗帘是老康与唐丽爱情的见证与象征,也是八十年代爱情的华丽布景。老康死后,唐丽将金丝绒这一爱情遗产带入与诗人董小培的婚姻中。九十年代的经济热潮中,诗人董小培变成文化传播公司老总。因为唐丽的不孕,董唐之间矛盾渐深,婚姻名存实亡,“生活就像地上扔着的一对金丝绒一般,凌乱不堪。”董小培甚至与唐丽的女儿崔曼莎合演一出在唐丽面前上床的闹剧。在这个寻求刺激而不是追寻激情的年代,作者似乎已将八十年代的爱情理想判了死刑。但作者显然不愿如此悲观,激情死了,但宽容、温暖仍然可以存在。唐丽做了截肢手术后,与老康的老婆小崔、老康女儿崔曼莎尽释前嫌,亲如一家。她也在捡到的流浪小狗“金丝绒”和崔曼莎女儿身上找到新的安慰。我对小说唯一有疑问的地方在于,董小培的意外死亡让唐丽下决心装上假肢重新面对生活。这个情节过于机巧,并且这时候的董小培已经不爱唐丽了,让唐丽为他继续活下去就显得牵强了。
      姚鄂梅的《量身定制》书写了一次爱情试验。阿玲在身体残缺前所做的爱情试验恰恰反证了日常状态中爱情的匮乏。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是碰到如此极端情景,阿玲会如此义无反顾地献身爱情吗?正如汪洋相亲时所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附加条件,或许不计得失的爱情只能在这种非常状态中才能实现。而事实上,阿玲与汪洋之间的爱情也是有条件的,阿玲为汪洋设计的爱情套餐和包括金钱在内的各种补偿恰恰又证明无条件的爱是不存在的。我倒是觉得小说如果改名《爱情套餐》则小说的深层内涵会释放得更加充分。
      尔雅的《谁的身体更柔软》简而言之写的是两个女人爱上一个平庸的男人的故事。刘美丽和莉莉的故事如出一辙,二者之所以亲睐男主人公“我”都是因为我的平庸能够给她们带来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生活,二者与我的分裂都是因为“我”发现她们另有隐情。刘美丽、莉莉的困境和今日多数都市男女相同,渴望安稳却又经受不了外在的诱惑。作者也说,刘美丽、莉莉实际上是同一个人。两个角色功能的重叠自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使得小说的内在张力不够。作者认为自己写的是男人的背叛,我觉得从小说本身来看,主要写的还是女人的背叛,因为炽热而盲目的欲望背叛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理想。当然,这不仅仅是女人的问题;这是现代都市男女都要面对的问题。
      赵宇的《预谋出轨》,据原刊编辑所言,原题为《看似平静的婚姻》,后改为现题。我觉得这个题目改得确实好,把这篇小说的精、气、神都带出来了。婚姻中的男女禁不住围城外的诱惑,从精神到身体出轨本不是新鲜事,难得的是作者写出这种出轨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充满理性的控制与功利的算计。魏统一开始就把倾慕自己的小秦当作性幻想对象,却没有采取行动。出于报复妻子的心理,他开始预谋出轨并且进展顺利。但为了竞选副局长,关键时刻他悬崖勒马,果断撤退。在理性计算的大局中,男女情爱只是闲时点缀,必须服从大局。精打细算的现代男女连“出轨”都如此收放自如、运筹帷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或许是因为题目为后来所加,我感觉作者在写魏统“出轨”进程时“预谋”及对进程的控制意图没有非常充分地表达出来。
      总体而言,我感觉本期上述作品都能以独特的角度逼近这个时代爱情或情欲的真相,画出了斑驳陆离的都市男女情欲图。我个人觉得不满足的是,这些作品聚焦的大多是今日社会的中产阶层,经济状况更为窘困的男女如何在爱情与物质之间挣扎、徘徊的景象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蜗居》的巨大影响其实就是因为直接面对爱情与房子这样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命题。爱情不是柴米油盐,但也断然摆脱不了柴米油盐。或许我们的作家还必须加强对我们这个时代爱情的政治经济学考察,才能写出更具震撼力的作品。

【专栏作家简介】郑润良,青年文学评论学者,福建某高校教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5-2 00:08 , Processed in 0.0877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