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杨少衡的“官场小说” 当然,杨少衡无意成为一个社会学家,他的关注点在“人”,在那些残存着“理想主义”精神的官员,虽然这些个理想主义在现实当中已经不得不以一种扭曲的面目出现。然而归到底,他笔下的那些官仍然是一些良知未泯、勤勉做事的官,这些人构成了杨少衡小说的审美对象, 他们的命运引起了杨少衡的感怀与欷嘘。 比如《强降雨》中的唐亚泰。部下私下里用方言叫他“亚凶”,脾气火爆,批评人毫不留情,是个令部下畏惧的常务副市长。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雷厉风行的人物,又何尝不知道权变。身为一名地市级官员,他必须谨慎处理好与上头的关系——这个上头不是抽象的上级机关,而是上级部门一个个具体的要角,上级某重要部门的一个小科长,也许就能决定他所希望得到的资源的走向。因此,这位很会骂娘的市长也很明白什么时候必须伏低做小,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当昔日的党校同学、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远航拜托他省里官二代“林公子”的事宜,他也义不容辞地让林公子拿到了市南门江防洪堤的承包工程。但是,这个人物的复杂之处在于他并不是个一心逢迎向上爬的角色,他的机巧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说是为了搞好关系,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需要依靠这些关系做些实事。因此,当耿直、懂业务的水利局小干部童健在听说这个工程与唐亚泰有关系的情况下,仍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去找唐亚泰“告大状”时,唐亚泰并没有恼怒,反而从心里欣赏这位女干部的负责任,并在干部考核中将她提拔为市水利局副局长。当然,工程返工的资金并不会落在“林公子”身上,而是暂缓另一个不太急迫的七姑堤工程,将七姑堤的修建资金挪来补缺。这个事情唐亚泰自觉处理得很好,工程质量最终没问题,有着很硬背景与来头的承包商“林公子”也没得罪,各个方面都摆得很平,既对得起上头朋友的交代,也对得起自己治下的这一方百姓。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皆大欢喜,需要一定的政治头脑与手腕才能摆平的局面,却给他预留了一个炸药包。人算不如天算,小说的叙述从省电话抗洪会议市长唐亚泰的缺席开始,围绕着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降雨展开,在快速推进的节奏中有条不紊地将以上线索一一交代。当这场不期而至的强降雨冲垮了七姑堤,“林公子”已经出事,李远航自杀,一支调查唐亚泰的省纪检小组正进驻该市。在堤坝崩塌的最后时刻,这位守在第一线的市长唐亚泰奋力将他的手下干将童健从被水围困的车中踢出,自己则和车子淹没在一片汪洋洪水中。 故事的结果是个悲剧,但是个变了味的悲剧。史诗时代的悲剧英雄在与庄严可怕的大自然的抗争中呈现着自己的悲壮与伟大,他们是光明垒落、坦荡俊伟的人物。而唐亚泰的境遇却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暧昧、尴尬,他也许想成就一番事业,为了自己,为了百姓,为此他不得不屈抑、灵活,在他的位置上尽可能地面面俱到,然而那个更大的巨灵是他无能掌握的,他再长袖善舞、再小心经营,也难免缀网劳蛛,一阵飓风、一阵“强降雨”,转瞬间化为乌有,可怜可叹的运命。 最后要说一下杨少衡的立场。杨少衡对这一类点染某些悲剧色彩的官员的理解与同情,使得他的小说有时候被批评“批判立场不鲜明”。但在笔者看来,杨少衡并不乏内在的价值评判与态度。跟“分享艰难”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不同,杨少衡从来没有让那些无告的小老百姓去体恤上位者的“难处”,与其“分享艰难”。毋庸讳言,由于自身的从政经验、与这些人物的稔熟程度,杨少衡的确对官人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多一份了解,以及由了解而生的同情。但是杨少衡的审美落角点更多地是放在某些具理想主义气质的官员身上。他书写这些内心依然留存着宝贵的正义感,在现实政治中左支右绌,竭力保持着某种平衡的人物;他情不自禁地要在这些人物身上涂抹上理想的色彩告慰自己心灵深处的“理想主义”情结,可是另一方面,他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良心又只能让这些人物走向悲剧的结局。在一种补天无力的情绪中,一股难言的悲怆笼罩着他的小说。 (杨少衡《强降雨》选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 |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5-1 22:15 , Processed in 0.11973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