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是会越听越习惯的。习惯了,我们就不能好好思考它了,因为它好像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如此。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父母这样的教育: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是啊,谁不想成为好人,成为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好人,这是常识。 但生活又总是教育人,好人不要随便去做。 人家兴高采烈让你帮着数数菜篮里是不是五十个鸡蛋,你吭哧吭哧数了半天居然是四十九个。最扯的是,碰巧你手上就拿了一个你自己的鸡蛋。这下说不清了吧,这鸡蛋你是给还是不给人放进篮子里? 又比如,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家跌倒,好心去扶起来结果硬是赖着你赔钱。这种”碰瓷“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好人,做还是不做?这变成了我们无可选择的悖论。 我要讲两个故事,关于“好人的代价”的,如果你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就真要好好听了。 2 我一个哥们儿,在大学任职,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是一个好人,好到整整二十年,整个学院的学生都对他的课堂都赞不绝口。他用他全部的人生完成了父母的教诲——做一个好人。 好人却很倒霉。每次评副教授职称的时候,这哥们都会因是“好人”而落选。他是一个好人,好到不忍心与不能生育且无理取闹的妻子离婚并维持表面上的“恩恩爱爱”;他是一个好人,因为一个扶贫项目,摊上一个白血病学生,省吃俭用为了自己那“好人”治病花上了数百万。多好的人啊,可是世界对好人的要求是如此严苛——好人做好事理所应当,然而只要做错一步,就天诛地灭。 因为内心挣扎,酒后失手打了妻子最终与不能生育的妻子离婚,没想到妻子在和别人身上怀了孕,消息如晴天霹雳击中了他。天哪,他连怀孕这事也得做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在这里并不是一个1+1=2般的定理。 特么的,生活把这个玩笑开大了。 最后他对助养的女孩说了一句:“等你长大了,别做什么好人,要做一个开心的人,毕竟人就一辈子。” 事情的结局,无比凄惶,又无比深刻。 圣人在左,恶人在右,可惜我们大多都只是凡人。 3 暂时收一收感慨,我还要讲另一个。 一个朋友,过去是县里官儿的,响当当的一个正处级干部。 在任上的时候分毫不收,对亲朋好友也绝不开绿色通道,两袖清风,退下来更是一毛的存款也没有,妥妥的好人吧? 可退下来后,做了一辈子好人的代价就来了。 哥们去求职,居然四处碰壁。对方都以“我怎么能把老领导当下级呢!”这样“尊敬”的借口退回。 结果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为了她提前退出官场,与妻子离婚并净身出户,甚至最好的兄弟也乘离婚的机会放他高利贷,欠了一屁股债。整个县里人对他口诛笔伐,如过街老鼠,做了一辈子的人民好官,到最后走投无路。谁不想做好人,可是然后呢? 我这两个哥们都是好人,但不是圣人,他们都为自己的结局感到后悔和苦恼,可他们内心依然坚信自己是一个好人。 第二个故事来源一个叫《声名狼藉的秋天》(点击可阅读)的小说。读完它,我感觉有话如鲠在喉,不得不吐。如果你感兴趣这个哥们的具体遭遇,你点击文后的“原文阅读”,故事自己看吧。 4 接下来,如果你会问:你说这个是不是就不要去做一个好人呢? 那么,显然我还应该把你被搅乱的三观修正过来。 听爸爸妈妈的话,好人还是要去做。假如人人都去做坏人,你遭难的时候,你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任何指望吗?人这一世,最后能指望依靠的还是人,是一个好人。钱多到铺满宇宙,一不留神掉井里,能伸手拉你一把的还得是一个好人的手! 请不要拿显微镜去照君子身上的缺点了,这样太残忍。也请给其他好人一个能够呼吸的空间,别让善良喘不过气。 点击阅读《声名狼藉的秋天》 |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5-5-1 20:31 , Processed in 0.07643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