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大论谈 评论家立场 查看内容

中国立场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

2012-11-26 18: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17| 评论: 0|原作者: 陈晓明

摘要: 中国立场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  陈晓明 要评价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还是要有中国立场,要有中国视野。没有中国立场,只用西方的审美标准,以翻译得并不成功的汉语文学作品来衡量中国当代文学,永远得不出对中国当 ...
 中国立场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 
陈晓明

     要评价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还是要有中国立场,要有中国视野。没有中国立场,只用西方的审美标准,以翻译得并不成功的汉语文学作品来衡量中国当代文学,永远得不出对中国当代文学正确的评价。

  之所以首先要强调有一点中国立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我们学习西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中国作家、艺术家、理论批评家,倾尽全心学习西方,态度是诚恳谦逊的,学习是彻底全面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其二,每一个从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中国人,都读过相当数量的西方文学及思想理论作品。在此前提下,在此基础上,来强调一下有中国的立场,其实已经是在世界现代思想框架中,极其困难地保持一点中国立场。其三,真正的有效的“中国立场”谈何容易,甚至可以说,要有巨大的勇气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开掘出一种中国视野;否则只能是依然完全囿于西方准则下的“立场”,或者只是一种概念化的和意识形态化的“中国立场”。

  今天讨论“中国立场”当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尤其强调“有效的”中国视野问题,这就是在中西方的比较语境中建立起来的视野。这里只能提出这一简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我们无法评判当代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要看到,中国当代的文学经验有其特殊性,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在自己的大地上给中国文学立下它的纪念碑,也就永远无法给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准则。因为,依凭西方的文学价值尺度,中国的文学永远只是“欠发达”的货色。西方给予中国的美学尺度,无疑引导、敦促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走向进步、成长、壮大;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都是西方现代性引导的结果。中国历经现代性的激进革命,不管多么彻底的学习都是必要的,这些学习是中国文学得以发展壮大的必然过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前苏俄文学,直至80年代拨乱反正,重新祭起启蒙和人道主义的大旗,再到9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的写作出现,中国文学无疑深受西方的影响。但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是在西方的历史传统中成长起来的文学潮流,那些大作家大作品,都是生长在他们大地上的艺术奇葩。这并不是因为今是而昨非,也不是因为今天中国经济崛起,就在文化上也要强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而是说,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多样化乃是当今世界文化富有活力的基础,每一种文化的存在价值必然要有自身的特色,没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只能沦落为全球化附庸的地位。早在90年代初期,杰姆逊在《后现代的二律背反》演讲中说道:“对一种文化的(有时是宗教的)原创性的肯定具有抵制被西方现代性同化的力量……。无论如何,人们今天要肯定的是,传统和传统主义中的第二次反抗和反现代的条件,已经全部从以前的第三世界或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中消失了;在这些地方,一种新的传统主义(如儒学的某种复兴,或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现在宁可被设想成一种审慎的政治和集体的选择,在其所处的境况中,过去所留下的东西已微乎其微,它们必须加以彻底地重新创造。”(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文化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0)杰姆逊把传统文化的自我肯定,与宗教方面的境况放在一起来讨论,显然不太恰当;他所使用的“抵制”概念,也未能恰当揭示出多元文化对话的情境,但他看到了过去所留下的东西已微乎其微,提出必须加以“彻底地重新创造”,这是有建设性的提议。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如此迅猛的时代,对本土文化中的那些遗留下来的微乎其微的原创性品质,要保持历史的敏感性,在文学艺术方面,则是要保留审美的敏感性。没有这种敏感性,那些第三世界的文化,那些传统性的文化,势必荡然无存。

123下一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5-20 19:24 , Processed in 0.0489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