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杂志特区 文学观 查看内容

寻找历史的微观——读南帆历史随笔《马江半小时》

2013-2-27 15: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34| 评论: 0|原作者: 朱钢

摘要: 寻找历史的微观——读南帆历史随笔《马江半小时》朱 钢   清朝末年的马江之战,就其规模、战术运用和对抗程度,在战争史上远算不上显赫的战例。然而,区区半小时的战斗,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历史意 ...

寻找历史的微观——读南帆历史随笔《马江半小时》
 朱 钢


  清朝末年的马江之战,就其规模、战术运用和对抗程度,在战争史上远算不上显赫的战例。然而,区区半小时的战斗
,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历史意义的向度上,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完整而又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南帆的历史随笔《马江半小时》,舍弃关注事件宏观走向和人物重大举动的剖析历史的常规手法,竭力回到历史的现场,寻找和陈述历史的微观,捡拾那些不为人重视的碎片、众多被集体记忆忽视或淹没的细节,让人物真正从历史中站立起来,真诚而扎实地寻找历史人物的生活质感。可以说,他在关注历史事件的同时,目光更多投向了人物的生活状态与人生命运,将历史尽可能地还给生命个体。《马江半小时》,让我们尽情感知历史的趣味和意味。
  作为极具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马江之战有着太多的神秘,其前因后果以及个中纷繁的线索,着实令人着迷,似乎还有一些待解的谜团。一般而言,回望历史,史学家和作家等众多陈述者喜欢纠缠于事件走向、重要节点以及起重大作用的人物等宏观性的话语,而南帆的兴趣则在于游走于历史的缝隙中,寻找那些遗失或不引人注目的细节,端详参与其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这看似是放大某个局部或细节,其实是试图走进历史的真实现场,带着我们近距离地注视那段历史。在这里,南帆坚实而灵动地走进史料故堆,以过人的学识和带有节制性的想象,拂去历史的尘埃,触摸历史的脉搏。换而言之,他将理性与感性进行了有机的互动与互补。这样的好处在于,既保持了历史的严谨,又让那些曾经模糊的情景清晰起来,复原了那些曾经的残缺。因而,《马江半小时》散发着鲜活的气息,让历史的形容在真实的基础上挥洒着迷人的气质,横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阅读快感。比如,史上有罗星塔兴文运之说,而且也确实出现了严复、林纾和冰心等文豪。而南帆
却敏锐地发现,这些作家都与马江之战以及马尾船政存在种种挥之不去的联系。比如严复毕业于马尾船政堂,甚至在马江之战中的张佩纶,日后有了个孙女竟然是作家张爱玲。这样的发现,带给我们的是对于历史神秘感的惊喜。
  是的,“关连”是《马江半小时》最为出色的关键词,也指代了南帆进入历史的独特视角。南帆厘清了各色人等在马江之战中的细微举动,以及他们对于事件的力量细微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南帆将人物此后的命运作为叙述的一种主动力,用心梳理马江之战对于这些人日后命运的影响。如此一来,把历史真正地交还了一个个血肉之躯,这些人真正从历史中立起为一幅幅立体图像,真正实现了历史与人生的交相辉映。历史,不再是事件的累积,不再只体现风云人物的擎天之力,而是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尊重个体的人生之路。就像张佩纶,几乎所有的人只盯住他在马江之战中的所谓过失,没有体味到其尴尬和两难的境地,更忽视了因马江之战而彻底变异的人生之路。南帆却冷峻而耐心地将历史角落中的蛛丝马迹汇聚在一起,显现出其凄凉的身影。其实,这些因马江之战而发生重大人生变化的人物,又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反观事件的原点,体察事件中的那些微妙因子,以及事件之于历史的余波。这与其说是南帆叙述历史的个性策略,还不如说是他体悟到历史的某些玄机,修正了我们对待历史固化抑或异化的态度。
  南帆以学者的学识阅读史料,以普通人的心理体味历史人物,以作家的才情言说一段历史,成就了《马江半小时》集知性、智性与韵味于一体的独特品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我们该如何进入历史、如何叙述历史,更多的是我们应当怎样尊重那些芸芸众生,又应当怎样在回望历史中得到启示或警醒现实生活的药引。(朱钢)
  (《马江半小时》,南帆著,海峡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4-19 22:09 , Processed in 0.0520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