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篇小说选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篇小说选刊 首页 作家在线 作家立场 查看内容

持之如心痛

2012-11-26 13: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9| 评论: 0|原作者: 徐则臣

摘要: (《小城市》选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第一期)
 

持之如心痛

徐则臣

这小说写了很久。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胆怯和犹疑,不确信是否可以完满地自我表达,因此步履蹒跚。和过去的中篇比,这小说的故事性可能最淡,但负载的想法又最多,想法之迫切与深重,已经漫上了嗓子眼儿,堆到了眼皮底,不说出来只能天天惦记着,等于给自己用私刑。

一个一个说。

必须压住它的故事性。我直觉以为,在这个小说里戏剧性不是个好东西。从构思时开始,我就跟自己编故事的冲动较劲儿,我提醒自己:平实,真诚,沉切。这小说只需要这六个字。但对一个中篇,要写出一个好故事不容易,要不写出一个好故事更不容易——我担心一不小心就滑到故事的轨道上。写作经年,找一个好故事已经成了本能;而一个好故事总是最保险、最有效的结构小说的方式,那对作者是个预支的定心丸,你很难拒绝这个诱惑。但我得防着。如果入了那个道儿,我不敢保证自己有能力挣脱故事的强大逻辑,我也就不敢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地渗透进小说,像墨走在宣纸上,我得让想法和情感无处不在。就此小说而言,我的确对故事本身不感兴趣,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嗓子眼里的东西吐出来,把堆在眼皮底下的东西清理掉。

至少有五年时间,我都盯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乡村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这条单行道上集合了当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所有重大问题:资源、机遇、财富、信息、希望和人才的单向流动与集中。至少理论上貌似如此。所有人抬起手,下意识地就会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大城市。那些繁华时尚现代的巨无霸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集体奋斗目标。一个人如果不在大城市,那他就在奔赴大城市的半道上,这个半道就是小城市——这个奔赴,既是身体意义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如同西北望长安。然而,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总有焦灼的东西在。这焦灼的是人。前几年我写了一些关于外地人在北京的小说,他们从乡村来,或者从小城市来,汲汲以求寄身于北京。我想看看他们在这个中国现代化的样板之地的希望、焦虑和可能性,我想看看在北京,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与这个城市的关系。在这些小说里,尽管舞台是北京,但观众的目光基本上都是沿城市化的方向看过来:乡村——小城市——大城市,箭头一路向前。他们从故乡出发,远道而来。毋庸讳言,他们中有“我”,有我对“城与人”关系的思考,我抽象在他们身上。

现在,我想转过身,从终点往回看。我把小说放在半路上,在中间位置前后打量,看一看小城市之于乡村和大城市的意义。当然,我无意于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学研究,我只是对经行在这一过程中的人有兴趣。我想此刻此刻,他们奔赴在半路,他们被夹在中间,面对逃离和诱惑、想往与绝望、躁动与坦然,他们与城市的复杂关系必然也会体现得更彻底。我也想看一看,在现代化如高铁一般动地而来时,是否对繁华、现代和都市的渴望与认识只有一个向度。在《小城市》里,我几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放进去,体会最日常的小城市和身在其中的人,我和他们一样东张西望。主人公彭泽,他的任何一个焦虑和困惑都是我的焦虑和困惑,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想说的;他的还乡就是我的还乡,他替我从北到南走了一遭。

面对“故乡”,不管是真实的故乡还是纸上故乡,我都必须让自己和彭泽一样真诚。可能因为少小就离家,我对故乡满怀敬畏,对故乡的人事也敬畏,不敢在情感上稍有怠慢。我总以为,那是源头,母亲在那里坐着,不管你跑到哪里,浑浊成什么样,溯流而上时你必须是清的——即使浑浊,也得清清明明地浑浊,别加漂白粉和清新剂。如果对故乡都不能平实、真诚和沉切,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所以要表达“故乡”,限于能力对错我管不了,但修辞立其诚,我力求一个“诚”字上的圆满。所以这小说写得胆怯和犹疑,写得久,但写完了我心安,因为整个过程我感到了切肤之利——持志如心痛,持之亦如心痛,这起码可以说明,这个小说里“我”一直都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闽ICP备10010920号,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216号 ------

GMT+8, 2024-5-17 03:23 , Processed in 0.1713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